您好,欢迎光临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 返回首页联系我们

人才队伍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实验室 - 人才队伍

  • 实验室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优秀中青年教师8人,博士后7人,在读博士9人,博士教师10人,硕士在读40人,毕业硕士19人。样品分离制备:专兼职15人,硕导5人,副教授以上15人,博士10人,硕士24人。模型建立和筛选:现有专兼职研究员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博士5人、硕士3人;硕士生导师1人。该重点实验室完全具备培养研究生的能力,硕士生导师6人,分布该重点实验室各研究室,硕士导师一般为博士学位的教授、副教授担任。导师在各自研究领域国内有一定影响,做事严谨、求实,有非常丰富的药物研究和开发经验。实验设施、仪器设备、科研管理均能保证研究生的培养。

    研究方向一:抗肺动脉高压药物初筛

     



        朱大岭教授,男,1955年1月生,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校长。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90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91-1992年在日本筑波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3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末在美国Toledo大学药学院做博士后研究,1996年末至2002年在美国Wisconsin 医学院工作,任博士后、研究员、副教授,2002年10月任哈尔滨医科大学特聘教授、药学院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药学部副主任、临床药理基地副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新药实验室中心副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药学药物研究所所长,并任第二临床医学院药学部主任。在国际著名杂志Hypertension、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朱大岭教授承担和完成科研项目33项,资助经费1000余万元。其中, 国家自然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面上项目6项;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3项;“863”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子课题1项,教育部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1项,美国心脏病学会课题1项及省市重大项目多项。朱大岭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自然类),黑龙江省政府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

    研究方向二: 影响离子通道稳态药物初筛


        于磊,女,1981年10月生,博士,副教授,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生物制药教研室主任。2004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9年进修于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主要从事离子通道在心血管张力调节机制中的作用等相关药理学,以及生物制药学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教育厅课题一项,省卫生厅课题一项。2008年获黑龙江省科学与技术进步二等奖及省教育厅科学与技术进步一等奖,2009年获黑龙江省科学与技术进步二等奖,2011年获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及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共发表SCI收录文章11篇。

    研究方向三:缓释、控释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彭海生,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药剂教研室主任,黑龙江省药理学会会员,中国神经科学会会员、缓控释协会中国分会会员、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课题负责人。先后完成新药研究4项,其中盐酸舍曲林获得新药在证书,已经上市。2005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缓释、控释给药系统载药MBP肽段诱发神经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2008年9月进入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开展缺血心肌靶向缓释给药系统的研究。几年来共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50篇,SCI收录22篇,第一作者(包括通讯作者)10篇。获2009年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名)1项;参编《组织学技术》选用教材1部,2010年3月-8月北京大学药学院进修学习,先后在2009年、2010年获哈医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及新长征火炬手称号。在药物制剂领域发表高端SCI文章30余篇。

    研究方向四:中药有效活性成分初筛

        魏太明,博士,教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硕士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天然药化专业,2003年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生药专业,研究方向为生药活性成分研究及有效成分对抑郁症差异蛋白质组学影响的研究。现任黑龙江省医科院生物制药研究所副所长。担任《中国中药杂志》特约审稿人,北京自然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评审专家。近年来承担过国家科技部攻关课题1项、上海科委攻关课题3项,与企业联合横向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3项。有丰富的科研和生产经验,现主持科技部企业行动计划项目“XL止痛胶囊临床前研究”等研究课题。近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中药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17篇论文,SCI论文5篇,发明专利2项,编写出版专著3部。2009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三育人”光荣称号。

        孙世芹,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药学院院长,担任中药资源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药理学会会员、黑龙江省细胞生物学会会员及大庆市药学会常务理事。曾先后赴俄罗斯海参崴国立医科大学和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做短期访问学者,赴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工作15个月。目前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与环境的关系、抗炎免疫活性物质及其靶向制剂研究。 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美国NIH和DOD课题各1项、承担和参加“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教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SCI收录11篇;编写了《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和《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三版修订等相关专著及教材。获国家中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大庆市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哈医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学术、教研奖励共6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曾获哈医大巾帼标兵、哈医大(大庆)首届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魏东华 教授,196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中药与药用植物学教研室主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士;长春中医药大学/硕士。2010-2011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学者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天然药物防治肝纤维化和肿瘤的机制研究。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天然药物防治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曾主持黑龙江省卫生厅、教育厅、大庆市科技局科研课题3项;参与省部级教科研课题10余项,近年来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部,参编3部,主编实验教材1部,专著2部,参编1部,获省部级教研成果奖4项,大庆市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评审专家,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黑龙江省科技厅、大庆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评审专家。获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教研室主任、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主讲《中药鉴定学》、《生药学》等课程。作为课题负责人申报的《生药学》被评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高职高专类精品课程,《中药鉴定学》被评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本科类精品课程。

    研究方向五:影响心血管系统药物初筛

        白玉华,女 ,1970年2月出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留日归国学者;美国化学会会员;主持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委与日本科学振兴机构联合资助项目1项、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留学归国人员与及海外合作)项目1项、黑龙江省卫生厅项目1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项。近几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25篇,其中国外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文章14篇,撰写论著1部,建设精品课程1门。连续获大庆市第二十二届、二十三届、二十四届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励3项,黑龙江省十二届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1项,获大庆市三八红旗手、哈尔滨医科大学巾帼模范称号、哈尔滨医科大学优秀教研室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六:化合物合成研究

        李森,女,1971年12月出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药学院副书记、副院长。硕士招收方向:药物化学。研究方向:药物化学--药物无毒衍生化及药效研究;药物缓控释研究。主持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启动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技项目、教育厅科技项目、大庆市高新区创新项目等课题;带领课题组开展了非甾类抗炎药物(NSAID)的衍生药物及药效研究、脉冲释药新剂型等研究项目,近年以发表SCI论文10篇,EI及核心期刊论文12篇,获得实用型专利1项,先后担任副主编及编委撰写《物理化学》、《基础化学》、《医用化学》等教材8部,获省自然科学成果奖等荣誉5项。

        廉明明,1982年生于山西永济市,2012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硕士课题期间与大连美罗制药厂合作,进行抗癌辅助药物阿米福汀冻干工艺的研究及优化,独立开发了阿米福汀两个重要相关物质标准品的合成方法,并协助申报国家二类新药。校企合作期间,还完成了抗增殖活性药物来氟米特重要有关物质,3-甲基异恶唑异构体的合成,并同样协助完成原料药及制剂三类新药的申报。2008年至2012年从事称相转移催化β-酮酸酯结构的不对称羟基化研究,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手性药物源骨架新型有机催化剂的筛选、优化及不对称有机催化反应》,21176041。现就职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药学院药化与天然药化教研室,并主要从事不对称催化,药物中间体合成以及利用分子氧实现的绿色氧化过程。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新阳路 39 邮政编码:163319
版权所有: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黑ICP备2021002235号-1
版权所有: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新阳路39
黑ICP备2021002235号-1